百仙颂杂谈

来源:网络 2021年12月18日 15:24

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白酒质量和产量,做了两项重要活动:一是组织全国名酒鉴定会;另一个是开始白酒技术的试点研究。中国白酒试点技术于60年代在烟台、汾酒试点、金陵试点、涿县试点等。将传统白酒酿造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使中国白酒走上标准化和科技发展之路。白酒试点的最初动机很简单,就是积累资金、节约粮食,因为白酒行业是“利税大户”也是“耗粮大户”。于是在1955年,数百名酿造技术专家来到山东烟台进行研究。在总结该厂高出酒率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白酒生产工艺,编制了《烟台酿造操作规程》。操作方法的核心是“即低温窖、定温蒸烧、黄曲家酵母”。该总结由全国第一次酿酒大会推动,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酿酒行业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1963年,轻工业部组织专家在原有烟台酿造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涿县试点的经验,在“麸曲酒、合理配料、低温窖、定温蒸”中增加了操作法,在白酒酿造中被称为“十六字真经”。白酒试点前期对提高白酒产量有积极作用,但质量短缺问题再次凸显,后续试点工作再次启动。

1964年,轻工业部开始了总结传统工艺生产的试点活动。当时,几个小组前往汾酒、泸州曲酒厂和茅台酒厂研究传统工艺,分析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这一总结揭示了许多科学和技术的奥秘,这些奥秘在合理的工艺背后困扰着该行业多年。例如,己酸乙酯风味成分的发现解开了酱油风味之谜。后来,人们合成了己酸乙酯等芳香物质,这预示着“新工艺酒”的出现。从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白酒产量基本处于缓慢增长趋势,但这一时期是白酒生产过程的一个大跃进时期。公私合作、技术改造试点、国家评酒会好比三驾马车,让白酒走上产业发展的车道。遗憾的是,白酒试点因客观原因中断,轻工业部在改革过程中逐步取消,没有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国家科技攻关。这项试点研究已成为一项杰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