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12月已经快走完了,马上就要迎来新的一年,农历新年也即将到来。说到过年首先想到的就是贴对联,除此之外还能立马想到过年的美食,一起看看安徽过年那些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吧!
顶市酥
顶市酥是用炒熟的上好芝麻研粉和糖加料制成的糕点,用红纸包裹。有"红包"之意。在徽州一带,这些美食会被放在"锡格子"里,非常有特色。顶市酥入口即化,余味绵长,从南宋至今经久不衰。在老徽州人的记忆里,拜年不带上盒顶市酥,可是不受主人待见的~
寸金糖
一寸见方的金黄色小圆棍儿,酷似小金条,"寸金"之名形象贴切,又饱含"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世之意。内夹心是咸桂花拌碎桔饼的馅,中间层是糖皮儿,外裹芝麻,吃起来香甜嘣脆,既不粘牙,又带着芝麻、桂花、桔饼的香味,物美价廉,是徽州乡间年节里最受欢迎的应景小吃之一。
徽墨酥
徽墨酥造型是一般徽墨墨锭的标准尺寸:长6厘米、宽4厘米、厚1厘米的长方体,酥体从外到内乌黑油亮,芳香四溢。品尝时口感绝佳:油酥柔韧,不待咀嚼先自生津融化而滑入;唇齿留香,那香味中散发的全是大自然的清幽馨香;甜而不腻,大有"添一分就腻味减一分则乏味"之美感。或作早点佐餐,或作茶点品茗,或作礼品赠友,或作食补健身。徽墨酥让人常忆徽州行,让人常闻山野香。
腊肉
在安徽,腌制的腊肉是最常见的年味代表,江淮大地均有腌制腊肉的习俗。用腊肉制作的"刀板香"是徽州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徽州人待客的一道主菜。
伏岭玫瑰酥
伏岭玫瑰酥是久负盛名的传统糕点,产于绩溪县伏岭村,因其内有玫瑰花作为辅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以细白糖、芝麻、面粉、饴糖等为主料,辅以玫瑰花、青梅、桔饼、红绿丝。芝麻手工脱壳,炒熟后碾细过筛拌上细白糖烘干成麻屑,用小量的饴糖和拌有麻屑的上等面粉分层卷叠起来,按一定规格切成块后,表面再均匀地撒上细白糖、玫瑰花、切细的青梅、桔饼、红绿丝等。把已制成切块的玫瑰酥,按比例切成四块,然后包装,每盒10小包。制成的玫瑰酥,外观洁白如玉,丝丝点点的玫瑰花、桔饼、青梅等若隐若现,宛如翡翠玛瑙嵌于白玉之中。该产品始产于清代,经久不衰。
徽州裹粽
提起"徽州裹粽",更多的回忆是在寒冬腊月而非端午,来历据说与胡宗宪抗倭有关,取高山箬叶包制,用棕树叶撕条捆扎,其形酷似枕头。老徽州人爱在新春里娶亲搬新房,总要从房顶上撒下几个这种四个角的粽子,意在"四方平安"、"四季如意"。最别具风味的是灰汁粽,糯米用草木灰浸泡滤水裹制而成,手艺繁复,是外婆们的拿手好戏。而暖阳底下,外婆火铳篮子上烘煨的灰汁粽散发着草木香气,绵软兹实,是小孙孙们最温暖的童年。
挂面圆子
挂面圆子是合肥人过年常备的一道美食。
关于挂面圆子有很多民间传说,楚庄王时期庄墓人如何喜爱挂面圆子,2000多年的历史太过久远,民间流传最广的是:清末李鸿章寿宴,台湾巡抚刘铭传曾以挂面圆子贺寿,并赋诗一首"挂面圆子加烘糕,台湾治理正操劳,礼轻仁义重如山,如同千里送鹅毛。今天这道挂面圆子晶莹剔透,味道鲜美,绵软又有筋道,含在口里别无所求,吃完后回味无穷,真是无比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