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扛霸子”刁角美食搬迁追踪录

来源:武汉美食地图 2018年01月10日 18:59

武汉的刁角小店是吃一家少一家,吃了多年的小店突然没了的这种感觉就像失去了全世界,而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熟悉的味道再度出现~~

武汉人固执啊,对自己喜欢的店忠诚度很高,认定了就不变,认死理,哪怕是拆迁了、搬走了也要发动吃货的力量从武汉的某一处重新挖出来。

之前一篇,有些地方都搬迁了,今天就来一篇搬迁记吧~

武汉搬迁美食追踪录成全你们的固执,这些以为消失的美食去哪儿了?整理了几家口味和口碑都不错的搬迁美食送给大家,一起来看~

原酒宝荡社区烧烤摊

一家神奇的店,每天只营业1小时

△原来的烧烤摊

去吃过的人应该对这个婆婆很熟悉,婆婆姓邹,熟客都称呼为邹婆婆烧烤。原本在酒宝荡社区门口的时候,每天中午出摊,11点左右就有人在那等着婆婆推小车过来,不到1小时就卖光。这个1小时传奇故事现在延续到了九万方路的店里。

搬到店里的邹婆婆烧烤,比起以前算是有座椅板凳了,时间也改成了下午6点营业。火爆的场景依旧,每天下午5点半左右店门口的情况请参考下图。邹婆婆还没来,客人们都已经自己支起了桌子坐好,就像是一群在等待开餐的孩子等待婆婆的到来。

即使你是第一个到的,也不一定能第一个吃到。因为时代在进步,一个不起眼的烧烤小摊有300多人的群,稀少的脆骨早就在网络上被预定光。中午预定都只定到20串,实在是够夸张的。

从麻将桌上散场的婆婆,6点准时赶到店里开工。店内不能坐人,所有人在坐在门口,整个店只有婆婆一人忙前忙后。看到婆婆来了,得赶紧冲上去点单,稍微考虑一下点什么,可能就得排到6点半以后了。

点单全靠婆婆的脑袋硬记,点了之后得在旁边守着,混乱的情况下被后来的人插足那可就冤了。烧烤炉旁温度很高,这些食客为了吃都不惧高温的在一旁守着等,婆婆要他们去一旁坐着,就有人说:我就在这等,去一边就没我的份了。敬你是个真吃货,我服。

品种不多,只有脆骨、牛筋、肉串、腰花、火腿肠这几样,来早的人才能吃全。基本都上都是50串起点,50串筋子,50串肉,50串腰子,脆骨几乎是很少情况下能点到50串的,基本都被熟客预定光了。

价格都是2块钱一串,我点了100串,吃完直接数签子买单。邹婆婆看了我一眼,说:不用数了你那桌200块。都是熟客,桌子也就那么几张,哪桌客人吃了什么东西,邹婆婆全记在心里。

分量真的非常良心,2块钱的腰子,竟然这么大。一点腥味都没有,肉筋有嚼劲,喜欢吃辣的一定要多放点辣椒。肉串撸的超过瘾,此时一定要来碗豪华炒饭才配的上这些串儿。(炒饭隔壁就有卖)

搬迁前:酒宝荡社区门口的烧烤摊

搬迁后:九万方路口我家营养美食

特点:不管搬迁前还是搬迁后,依旧是1小时卖光,去晚了毛都吃不到。

注意事项:

不能吃辣的人,不给辣椒也没关系,同样美味,店名不叫邹婆婆烧烤,叫我家营养美食,自备酒水饮料,不然就去对面超市买,婆婆这只卖烧烤,别的没有,第一次去的人别惊讶别害羞,最晚5点半就要到,直接抢桌椅板凳,6点去是没位置坐的。

老武汉牛二油炸社

有爱秀恩爱的老板和非人能承受的辣椒

△以前破旧的老店

汉口的吃货该开心了,这家老顾客该乐坏了,牛二终于搬到新店了,终于有空调了。

很老的一家店,最早从1毛钱一串开始卖到现在。最吸引人的就是辣椒,不少人为了挑战一下他们家的辣椒特地大老远跑来。下午五点半,店内基本就满座了,不能吃辣的人基本可以告别这家店了,咪咪辣就会让你受不了,如果不蘸辣椒吃来这就没意义了。

都说老板任性,在还没搬到新店之前,经常说关门就关门的出去旅游。不少食客来扑了个空。即便这样,也没得罪他们,都乖乖的等着老板旅游回来再来吃。

便宜,巨便宜,有时候都怀疑这卖的钱,都不够老板出去玩一趟呢。最贵的牛肉5元一份,炸土豆3元一份,以后不用吃土了朋友们,来这里吃串串呀。

招牌的炸蟹柳,土豆每桌必点,第一次来看着隔壁桌的点准没错。

吃完回家就得敷面膜,不然第二天一定长痘,因为辣椒太辣了。虽然辣,但绝不添加辣椒精的,不过肠胃不好的人,还是慎重选择辣度,吃太辣会导致拉肚子哦。

搬迁前:黄石路特1号的破旧小店

搬迁后:原地址前行100米处

特点:辣—非人能承受的辣椒,玩—每个月都出去旅游的老板,便宜—两人50块吃到撑。

注意事项:

辣度可以加,但不能减,千万不能逞强,不管你多能吃辣,从咪咪辣开始点,听听服务员的建议,可能就不会辣的胃烧心了,实在辣的受不了了,喝两口热水会好很多,千万别猛喝汽水或凉水,如果你跟老板讨论关于旅游的话题,老板会很乐意,不过前提是要遇的到人。

小民排挡

武汉人心目中的“第一排挡”

△搬迁前破旧的老店

小民排挡还在新桥街的时候就堪称是在武汉宵夜界没有对手的存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宵夜排挡NO1.。

花甲、鸡爪、毛豆,小民的“招牌三样”,少一样都觉得像是宵了个假夜。糯米春卷、枯豆丝,小民的招牌远不止三样啊,基本上来的人都是闭着眼睛点单,熟得很。

隔几天不吃就无比想念的爪子,凤爪烧的软烂,轻轻抿一口就剔骨,2女生不到十分钟就能解决掉一盆。

老板娘自创的糯米春卷,一不小心就成了摘牌,好吃到连我妈大晚上的都犯馋。

搬迁到万隆广场的小民,还是和兰兰烧烤做了邻居。一个礼拜去三次的熟客告诉你,5点半前去,不排队。

新店更大、人更多,并且比以前更火爆。但有人反映说小民排挡没有以前好吃了,毕竟搬了大店,过去是老板娘一个人忙,现在后厨N个人忙,还有教手艺学徒弟等等,口味的问题就暴露啦,不过味道总的来说还是保持在水准线上的。

搬迁前新桥街宝善堤交叉口旁(近巡司河路新桥公交站)

搬迁后:武昌火车站往白沙洲方向万隆广场对面

特点宵夜界的扛把子,火爆+火爆+火爆。

注意事项:

搬迁后的小民排挡,菜品还是原来那些,原来新桥的绿豆汤在燕子门口,小民门口也有豆丝了,菜单上还加了烧烤,得自己找位置然后再去收银台告诉他们桌号点单,点完先付钱买单,如果位置满了,就得在快吃完的桌子旁边等。

老武锅豆皮

从武锅一路追随到静安路

△搬迁前破旧的老店

在点评网上连名字都没有,往往不到9点就售罄。大家都跟着地名称为老武锅豆皮。老武锅豆皮的最大特点就是必须得老邓亲自做,别人来做就不是那个味,即便是用同一种材料。所以这么多年,老邓和老婆就没休息过。

△静安路新址

老邓和他妻子做豆皮有25年了,双剑合璧动作还是那么麻利,配合依旧默契。一人摇动铁锅,一人贴上糯米,手速惊人,一锅豆皮很快便出锅了。店里做豆皮的老铁锅比我的年纪都大,以前都是用煤炉子受热更均匀,就是麻烦了点,现在改用煤气罐。

生意再好,用的也还是这一口大锅,不是没想过加锅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老邓夫妻的精力有限,为保证出品的时间和速度,就这一口锅做一个夏天下来,老邓瘦了十几斤。

豆皮好不好吃看两点,一是皮,二是臊子,做皮的米浆老邓有着他的独门秘籍,皮黄而不焦不油还能吃到鸡蛋味,臊子里面的干子萝卜肉丁样样都暗藏玄机。最后一定要淋上卤水才算完美。

搬迁前:武昌区武珞路586-155号武汉锅炉厂3栋门口

搬迁后:静安路铁路局对面

特点:做了25年的豆皮,搬到哪食客跟到哪。

注意事项:

6元一小份有4块,9元一大份,不要看队伍排的长就走了,一锅大概5分钟左右很快就可以排到了。可以选择加一勺干子丁卤水或者不加,加,信我,加了就知道有多好吃了。

跨长江 过南北

走街串巷

搜罗武汉美食

发现不一样的武汉美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