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抚琴路是一条仅凭味道就能认出来的街,从出生的妇幼保健院到读书的十八中,不少的成都人都吃着这儿的美食长大。

这儿的道路不宽,社区也旧,大多是低低的楼房,踏进巷巷的一瞬间,老成都骨子里的气质就铺面而来了。

当你顺着这条老巷巷一路走下去,那些让成都人吃了20多年都不厌烦的迷人香气,和从小熟悉的市井烟火,回来了。
怪老头甜不辣

穿过曲曲折折的巷子拐进一个老小区,在一个淅沥沥的雨天我和怪老头见面了。一把大伞,一个旧山轮,一张木板,一个老头,确实有点怪。而这样一个怪摊摊已经开了20年了。

他的甜不辣全成都最正宗(他自己说的,我吃着凉粉表示同意),除了抚琴这一片,温江郫县新都的好吃嘴全部开车来吃,有的老客户直接50元买一盒酱料,回家整甜水面吃。

“全是新鲜油新鲜炒料。我不整那些害人的,虽然是个小摊摊还是要有良心,来我这吃的好多都是街坊邻居老回头客,要对得起别个的信任。”怪老头笑嘻嘻的跟我说。

每种菜品5串起点,炸的外酥里嫩的凉粉是必点菜,一次一小口咬多了烫舌头。平菇炸的酥脆,小香肠也是一口下去飚油刚刚好。蟹肉炸的像五花肉,脆脆的,有点像有肉味的锅巴,




“我现在50多岁了,在这摆了20年的摊摊,每天卖哈甜不辣,和街坊唠嗑两句,再过个几年也就不做了,有人喊我加盟开铺子,哎呀,年轻人的东西我整不来,而且我在这20年,有感情了,舍不得啊。”

怪老头怪不怪?确实怪,每天5:30准时收摊,任你是谁来晚了都不卖,收摊回家9点睡觉,早上4:30起床买菜炒料串签签,11:30开卖。周末的时候几乎天天爆满,人都排到小区门口去了。

“我哪儿怪嘛,每天就守到自己的锅,现在那些搞些没名堂还吹的天花乱坠的人才怪,”是啊,或许是“遵从自己的生活哲学,并坚持20年这件事,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变得怪了。”

我走的时候回头看一下,没有任何牌牌的摊摊和小区融为一。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怪老头了,他是我们回忆里,难能可贵的“不变”。
黑竹香鸡

黑竹香鸡挨着抚琴路,从最开始的6张桌子开到现在的一条街四间铺面,好吃的东西永远能开成传奇。

不大但是还算干净的后厨,上菜速度奇快,点菜到上菜5分钟,根本不给你无聊耍手机的时间。

我点的小锅66元,两个人吃管饱。中锅是88元,大锅是108元(中锅我不确定,记得不太清)

配菜很丰富,软糯的芋儿,精选的乌骨鸡,脆香的笋子,粉粉的白豆,还有魔芋竹荪等等,汤底超级香,吃的时候让你忍不住想吸汁。

我最喜欢这家的乌鸡肉,是我吃过最巴适的,嫩而不柴,不塞牙有滑嫩感,觉得能入成都top3。

同样也是开了很多年了,我坐在那儿吃的时候,听到隔壁桌的是爸爸小时候在这吃,有女儿了又带女儿来吃,父女俩有了共同的温暖的童年回忆,这大概就是老店独有的人情味。

最后说一句,我在这里吃饭,遇到了一件非常温情的事情,文末会分享给大家~
袁老四牛杂火锅

这家店几乎算是抚琴路霸了,周末的晚上,整整一条街都是他家的桌椅板凳,家人、朋友、恋人任何形态的关系都能在这看到,大概是“好的美食包容一切”。

开了十几年了,一直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锅,红锅15,鸳鸯锅18,一开锅就翻泡泡,多半是老油,但是讲个老实话“好吃超越一切”。

入口是正儿八经的重油牛杂火锅,吃完天堂要附油。味道偏辣,吃不得辣的就不要原汤碟子,牛杂是按份份卖,牛肉又香又嫩,必点。

串串也便宜,是0.25一串。在抚琴路你几乎感受不到成都飞涨的物价,或者说它涨的十分缓慢,就像这些老街老房,熟悉的饭店,都认识的街坊,大城市的隔离感被他们隔绝在外。

心情不好或是心情好的时候,约着三朋好友坐在老街街边上,酣畅淋漓的撸串,讲真,这才是正儿八经的成都市井生活。
抚琴第一烤

这是一家听名字就觉得很牛气的店,实际上也确实很牛气。它家出名以后,冒出了好多和它名字一样的店,你们不要走拐了,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也没有外卖。

每天5:30左右才开门,12点左右收摊,第一张图就是刚刚摆好的时候的样儿,所以没得撒子人,我吃完出来吃开心了,搞忘拍一张人多的了....

这家的风格是烤的有点焦脆,如果不喜欢太干的小伙伴不推荐这家,但是你们不觉得烤的酥脆的五花肉一口下去爆油的感觉超级爽?

对了,这家拿菜一定要拿够,我有一次去吃了有点饱了说再加点菜,然后等了一个小时很好,又饿了....烧烤+啤酒才是完美的夜生活啊。
郭氏烧烤

这家的位置就离抚琴第一烤两条街,两家各有所长,我觉得这家最厉害的是,没有门....你要翻墙才能吃烧烤

这家最出名的是大排和嫩豆腐,大排很多肉,烤的焦焦的,一个吃下去超满足。掌中宝也不错,嘎嘣脆吃起爽。还有鸡翅五花肉也是必点

玉米咸甜合适,下去要爆汁。糍粑我个人觉得甜的很好吃。包浆豆腐有些时候会有一点油,但是不影响整体口味

价格相对路边摊来说,稍微有点贵,但好多人说味道不输抚琴第一烤味道。对了,这家的老板不经常开门,去之前打个电话问一下,免得白跑一趟。
兄弟串串

这家是我走累了随便找的一家人多的馆子,味道证明了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10块钱的老油锅底,但是很香。

荤素三角,整整齐齐的码在柜子头,品种还比较多,香菜牛肉啊折耳根牛肉啊,常见的花样都有,还是比较与时俱进。

还有冒脑花,但是你要给老板说,老板去给你现买现冒,也是真的新鲜了。如果菜市场卖完了,那也就没得吃了。

特别推荐他家的干碟子和牛肉,干碟子的海椒面和花生可可很香,牛肉也嫩,一口一个,巴适。人均30左右,便宜又好吃,真是没有比这更棒的事情了。
绿屏源火锅

这家应该是很出名了,开了20年的火锅,兔子+肥肠=称霸天下。每天下午三四点的样儿老板开始准备新鲜兔肉,等客人进门。

锅底有点辣,要飙汗的那种,但是够味。肥肠是先卤过一遍再下锅煮的,没得撒子腥味的,而且要爆汁,小心烫舌头。

兔儿比较大块,很好的解决了我不喜欢吃兔儿的最大原因——难得吐渣渣。兔儿肉有嚼劲,喜欢吃耙的可以先给老板说。

还有兔儿脑壳、兔肝、小排那些都不错,值得尝试。50多块钱的人均,也算是不错的了。
第一家资格烤羊肉

对不起,我去了5次它都是图上这个样儿,因为最近成都整改,所以暂时关门,具体好久开,你们可以9月下旬去看一下。

我一直不晓得为撒子这条街别的烧烤都没关。只有它关了,直到我看到下面这张图,兄弟,你还是关一顿时间吧....
但是这家味道超级好!!6块钱一大串!你们等它开张了完全可以专门跑一趟,味道是我心目中的羊肉串top1。


会长从抚琴路采完稿出来,看到街边这样一个小推车被刚刚放学的学生们围着,恍惚的觉得看到了13岁的我,和朋友们吃着狼牙土豆笑着回家,作业抛在脑后,最是青春年少无烦忧。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老街里长大,邻里彼此相熟,下课跑到朋友家做作业,说着悄悄话。慈祥的邻居奶奶遇见你总是给两颗糖。爸妈每天把疯玩的你提溜回家吃饭。
我想或许大多数人都怀念老街,大概就是因为它蕴藏了一些人情味的本源和让人心安的不变,怪老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同样是我炒的酱料,拿到别的饭店里,少了这个环境,你们肯定觉得不对味“。
是啊,好吃是情感的判断,而情感除了美味还有吃下它时的心情回想时的感受。真好,好吃的老店留在有温情回忆的老街,它们用味道勾起那些温暖的回忆,治愈成年生活里的所有疲惫。
希望我们永远是“能被美食治愈的人”。
写在最后的温暖故事
我在黑竹香鸡吃饭的时候,隔壁桌的跟一位服务员说加酒酒,说了几遍,那个服务员也没有动。客人就有点火大了,又大声说了一遍。
另一个服务员匆匆跑过来解释。那个不动的服务员是店里一个员工的家人,因为一次意外,造成大脑缺血性失忆,所以反应慢或者没有反应。因为在家没有人照顾,所以就在店子里帮帮忙也算自食其力了。
客人听了解释马上觉得非常抱歉的说了对不起,轻言细语的再点了一次酒。我走的时候,那个服务员叔叔笑嘻嘻的在收拾桌子,那一瞬间我就觉得“真好”。

你们有什么专属的治愈系美食吗?或者你有欢迎来留言分享你的故事,会长会挑我最喜欢的一个,请你去吃开业后的羊肉串!
▎图片:路边吃枣&晨晨&网络
▎小编:路边吃枣 主编:鸡汤格格
▎合作联系:吴大大 电话()1818074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