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美食(文/陈志华)

来源:雲之音 2018年02月10日 22:18

腊八美食

按照中国传统,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日,就正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过年的味道就愈来愈浓了。

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腌腊八蒜,乃是祖先祖祖辈辈流传下来。我从未追究过其根源。那日闲暇,翻阅资料,才得知其起源。

腊月,阴历十二月。《史记.陈涉世家》记载:“腊月,陈王之汝阴。”刘言史《过春秋峡》诗:“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按腊本祭名,古在十二月间行之。秦时以十二月为腊月,后世因之。

腊日,是旧时腊祭的日子。《史记.秦本纪》:“十二年,初腊。”张守节正义:“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戎日为“腊日”。《说文.肉部》:“腊,冬至后三戎,腊祭百神。”后来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杜甫《腊日》诗:“腊月常言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腊八粥,旧时阴历十二月初八,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叫“腊八粥”。吴自牧《梦梁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按腊八粥又名“七宝粥”,十二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后亦通行于民间。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按照习俗,我家每年的腊八那天,都熬腊八粥。头天晚上,我就把各种豆及坚果洗净泡上。第二天早上,用高压锅熬上,水要漫过食材约一寸,压上阀后拧小火熬半个小时,再焖上几分钟。刚打开锅盖,哇!整个厨房里,氤氲着浓郁的腊八粥的缕缕清香,勾起我馋涎欲滴。盛在碗里,色香味俱全。红红的甜甜的是红枣、红江豆,黄黄的香香的是小米和黄豆,白白的黏黏的是大米和薏米,胖胖的粉红色的是花生,以及莲子、桂圆、核桃仁……稠嘟嘟的,筷子插在碗里不会倒。吃一口,甜滋滋、香喷喷、黏乎乎。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轻轻下咽。甜里蕴育着香,香里渗透着甜,甜甜香香,香香甜甜,越嚼越香,越品越甜。在我看来。腊八粥真比那皇宫里的珍馐美味还好吃哩。

腊八粥不仅好吃,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腊八粥可谓养生秘诀之一。中医学《内经》中提到:“肾气有余,年皆百岁。”肾与脾为人体主要脏器,肾中精气的虚衰,脾胃之气的不足,都易导致衰老。腊八粥则是补肾健脾的最好选择。莲子素称莲米、莲肉,又称荷芙蓉。富含钙钾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补脾止泻,补肾涩精,养心安神。桂圆,开胃健脾,安神补血。核桃仁,健脑,止咳化痰,补肾。大枣素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富含蛋白质、胡萝贝素等,营养十分丰富。可健脾渗湿、补中益气、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常言说,一天仨枣,长生不老。红小豆,又名赤小豆,居五谷杂粮之首,故有“金豆”之称。其性甘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解酒解毒功效,对心脏病肾病有益。薏米仁,健脾益肺,清热利湿,常年吃延年益寿。黑豆味甘性平,高蛋白,低热量,调中下气,滋阴补肾,补血明目,利水消肿,活血美肤……我称腊八粥为养生保健粥,特别是冬季可常食用。宋朝陆游云:“世人个个为长年,不悟长年在日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在北方,还有一个在腊月初八泡制腊八蒜的习俗,这也是一道美食。每年的腊月初八前几天,我家都会买上二三斤大蒜,剥皮、洗净,放入筐中凉的外表没生水。将蒜瓣放入玻璃瓶中,再倒入米醋,淹没蒜瓣,盖好瓶盖,放到凉快之处。经过20多天的泡制,等年夜饭吃饺子时,打开腊八蒜瓶盖,夹出几瓣放入小碟子之中,你一定要慢闪秋波,细细观瞧。看着那腊八蒜,立即会勾出你的食欲。白白胖胖的蒜瓣,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翠绿翠绿的腊八蒜,像翡翠一般,晶莹剔透,个个美丽,瓣瓣可爱。咬一口,脆生生,嚼一嚼,酸中透着淡淡的辣,辣中含着微微的酸,酸辣相宜,吃着爽口,美极了!常言说,饺子就酒,越吃越有。我却言,腊八蒜就饺子,越吃越想吃。

常言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吃了腊八粥,年味愈来愈浓了,就意味着年就要到了。

本文为作者原创授权发布,图片来源网络,严禁转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