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一),哪一个是你家乡的美食?

来源:白小纯先锋号 2018年02月21日 16:21
  1. 合川桃片
合川桃片是是重庆市合川区汉族传统名点之一。合川桃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重庆市合川区现辖行政区域。始创于1840年。用上等糯米、核桃仁、川白糖、蜜玫瑰等原料,精制加工而成。特点为粉质细润,绵软,片薄,色洁白,味香甜,突出浓郁的桃仁,玫瑰香味。1917年曾在巴拿马博展会上,获巴拿马金质奖。2.江津米花糖

江津米花糖,因产于重庆江津区而得名,是重庆市的著名汉族小吃之一。以优质糯米、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白糖、动植物油、饴糖、玫瑰糖等为原料,经10余道工序精工制成。产品洁白晶莹,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腻,营养丰富,有滋阴补肾、开胃健脾等功效。江津米花糖历史悠久,销往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昆明、新疆等234个城市,还远销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3.白市驿板鸭

白市驿板鸭是重庆著名的汉族小吃,以产于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而得名,素以色、香、味、型俱佳而闻名于世。白市驿板鸭形呈蒲扇状,色泽金黄,清香鲜美。食法多种多样,蒸、煮、爆炒皆鲜美可口。白市驿板鸭已有100多年历史,经腌渍、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作而成,腊香可口、余味无穷,系高蛋白、低脂肪、饮酒佐餐之佳品。鸭肉中的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能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抗衰老。
​4.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是重庆四大特色之一;归属于重庆面的一类。是一款发源于美丽的山水都市——重庆直辖市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属于渝菜。 小面属于汤面类型,麻辣味型。虽然价格低廉,但用料考究。重庆小面区别于北方的传统面条,其面身必须用当地碱水制成的新鲜碱面(湿面)才能做出富有嚼劲的口感。
​5.重庆酸辣粉

重庆酸辣粉是重庆城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汉族地方传统名小吃,手工制作的主粉由红薯,豌豆淀粉为主要原料,然后由农家用传统手工漏制。重庆酸辣粉的粉丝劲道弹牙、口味麻辣酸爽、浓香开胃,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重庆地方小吃。“重庆酸辣粉”是纯天然绿色食品,由于重庆的酸辣粉口味独特、酸辣开胃,其特点是“麻、辣、鲜、香、酸且油而不腻”。素有“天下第一粉”之美名。
​6.土沱麻饼

土沱麻饼是四川省江北县(今重庆市北碚区)的汉族传统名点,属于川式糕点。出产地位于水土镇,已有80多年历史。底面呈此褐色,块形饱满完整,每块50克,皮薄馅大,松酥滋润,味美甜香,风味独特。
​7.长寿薄脆

长寿薄脆是重庆市著名的汉族小吃。薄如纸,色泽鲜美,纯甜芳香,酥而化渣,脆而不碎,益气和血,为长寿独有的特产,在清朝咸丰年间风行长寿及长江一带。是绿色、保健的休闲食品。
​8.重庆赖桃酥

重庆赖桃酥的制作方法:制皮:将制皮麻油对分为两份,以一份拌合特粉、川白糖和小苏打,将另一份麻油熬至150℃左右,与前一份(拌好原辅料的)掺合炒制,至触手很烫时,加开水(开水量为糖、粉总量的20%左右)再炒制,边加边炒。经检视料熟皮嫩时,即可起锅。待完全冷却后,按份量分皮。制心:各种果料和桃仁须先剁碎,颗粒约玉米粒大小,芝麻去皮炒熟,然后与白糖、麻油、饴糖拌合均匀,按份量捏成心团。
​9.瓷器口麻花

磁器口麻花又称陈麻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小吃,重庆市磁器口镇特产。磁器口麻花有10个品种:原味、黑芝麻、椒盐、黑米、玉米、冰糖糯米、麻辣、海苔、巧克力、蜂蜜。作原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盐麻花,口味纯正,酥脆化渣;麻辣麻花,重庆口味,集甜、麻、辣于一体,回味无穷;新产品蜂蜜麻花,口味纯正,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10.重庆辣子鸡

重庆辣子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地方风味名肴,属于川菜系或重庆菜系,是重庆江湖菜的鼻祖之一。将鸡块炸至外焦内酥,与花椒、干辣椒和指天椒一同拌炒而成,成菜色泽红润,麻辣鲜香,酥香爽脆。 为了原汁原味的体现这道菜的特色, 做好的成品最好是辣椒能全部把鸡盖住, 而不是鸡块中零零星星出现几个辣椒和花椒。
​11.老边饺子

老边饺子,始创于1829年,是沈阳的著名小吃,是中华老字号之一。老边饺子是驰名中外的沈阳特殊风味,它历史悠久,从创制到现在,已有160多年历史。老边饺子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是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口味鲜醇,它的独到之处是调馅和制皮。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侯宝林亲临品堂老边饺子,吃得兴致勃勃,称赞不已,席间余兴未尽,挥毫写了八个大字:“边家饺子,天下第一”。
​12.马家烧麦

马家烧麦,是沈阳市特殊风味的回民小吃,由马春创制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用于水烫面,大米粉作扑面。选用腰窝、紫盖、三叉三个部位的牛肉剁碎制馅,加调料用清水浸煨成稀疏的“伤水馅”。拢皮捏包时留大缨,上屉蒸熟即可食用。具有皮亮、筋道。馅松、醇香等特点。
​13.西塔大冷面

西塔大冷面属朝鲜族特色风味,是现压冷面,用料为面粉加淀粉和成,现挤现压在沸水中,捞起配上特殊熬制的冷面汤,由个人口味,洒上特制的辣椒粉。
​14.老山记海城馅饼

老山记海城馅饼是沈阳市传统风味小吃。老山记海城馅饼由毛青山于1920年在辽宁海城县城火神庙街开设。毛氏名山,取其山字,立号老山记馅饼店,其馅饼店于1939年迁到沈阳。
​15.熏肉大饼

熏肉大饼是一款吉林省的汉族传统名点,主要原料有鲜猪肉等,这道食品其特点是熏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熏香浓,色泽红;大饼色黄清香,里软外酥层次多。其食用时辅以买内酱、葱丝、再喝上一碗小米绿豆大枣粥更增食趣。具有解腻、解暑、健脾胃、助消化、引气、调中、消食、杀虫等药用功效,实为集美味药膳于一体的不可多得的佳肴。
16.那家馆白肉血肠

那家馆的原名叫吉兴园,位于辽宁沈阳市。始创于清同治末年,即1874年,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那吉有祖籍沈阳,满族正白旗人。那吉有根据东北民间及满族人逢年过节喜爱杀猪吃白肉血肠的习惯,在其电试营“白肉血肠”菜种,并逐渐形成独特风味,结果顾客盈门,名声大震。至清末明初,即1912年,正式挂牌那家馆。日寇侵占沈阳时那家馆一度迁往北京,直到1957年那家馆又重新在沈阳开张。​​
​17.肉燕

相传,早在明朝 嘉靖年间,福建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家居山区,吃多了山珍便觉流于平淡。于是,他家厨师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蕃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滑嫩清脆,淳香沁人,连呼“大妙”,忙问是什么点心,那厨师因其形如飞燕而信口说“扁肉燕”。
​18.蛎饼

蛎饼,又叫海蛎饼,福州传统风小吃,具有浓郁的福州味,与众不同,名闻遐迩,魅力所在。 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可单独食用。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做早点下粥小菜,特别是蛎饼配吃鼎边糊,一干一稀,风味佳美。用大米和黄豆粉将海蛎肉、猪瘦肉、芹菜馅包起来炸制而成。
​19.拌面

拌面是指把沥干的面条拌以酱料的食品,有时亦会加上一些配料食用,大多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在新疆,拌面为一道传统菜,俗称“拉条子”。拌面在宋朝就有出现,据《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等书就有混合酱汁、肉的拌肉面。
​20.葱肉饼

葱肉饼是福州的汉族传统风味小吃。以面粉为主料,以猪肥膘肉、葱花、生芝麻为辅料制成的一种烤炉酥饼。做法是:把面粉揉成饼皮,肥膘肉丁用白酱油、味精、精盐、五香粉或椒盐、胡椒粉等佐料腌醉做成馅料,包馅时塞进大把葱花,,饼面上撒入生芝麻,贴炉烘熟。饼中加入肥肉丁、葱花和五香粉做成。
​21.佛跳墙

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属闽菜系。有100多年历史,为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创。一百多年过去了,经过几代名厨的改进,如今的佛跳墙主料精选“鱼翅、鲍鱼、刺参、大干贝、鳖裙、鱼肚、鱼唇、鹿筋、鸽蛋、花菇、猪肚头、鸭珍等,把天上跑的、水里游的、山上长的山珍海味都包括在内,配以多种调料及家养老母鸡、家养黄嘴鸭、金华火腿、鸽子、排骨、瑶柱等几十种原料精心煨制而成。1965年和1980年分别在广州南园和香港,以烹制佛跳墙为主的福州菜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墙热。各地华侨开设的餐馆,多用自称正宗的佛跳墙菜,招徕顾客。佛跳墙还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佛跳墙具有补虚养生、调理营养不良的食疗功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