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er Coffee打破精品咖啡的价格壁垒

来源:餐饮世界 2018年02月25日 21:58

通过信息透明化打破价格壁垒不同的是, 万科 链家 链家 装饰 》...

对于星巴克而言,如果30元的咖啡有市场一定不会降到20元去卖,消费者有需求时,他们绝不松口。但如果放在美国,这笔生意一定做不成。咖啡、茶、红酒,同样利润虚高的饮品市场依然火热,人们花着更多的钱,却享用着国外同样费用买到的一半质量和分量的咖啡,这笔账对消费者而言,永远划不来。

Never Coffee自2015年上线不久,却迅速成了中国精品咖啡供应商的最大客户。预热两周后,第一天晚上就卖出了1900套咖啡,搭上互联网这列快车,居然将精品咖啡卖出了一杯9.9元的低价。

为了打破价格底线而生

为什么想做咖啡行业?Never Coffee创始人刘左飞跟着其中一个合伙人学习咖啡,但学到最后也没学明白,精品咖啡既复杂又难控制,为什么还想要做?因为看到了咖啡的价格现象。

国外来的星巴克一杯咖啡卖到30元,街边的夫妻店也卖30元,甚至更贵,这就形成了精品咖啡的价格怪圈。

人们给出的理由往往是:中国的房租高,中国人赖在咖啡馆里不走。这难道就是造成咖啡行业关店潮的原因?难道就是精品咖啡价格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吗?

其实咖啡的价值本就经不起推敲,刘左飞举了个例子:COSTA的店面一个月大概5万元房租,星巴克则普遍面积比COSTA大出一圈,租金高达十几万元。星巴克自报一天卖出600杯咖啡,均价30元,一个月流水50万元,扣除房租、人工费用,也仍然算得上暴利。“星巴克在纽约的房租比北京贵五六倍,可纽约一杯美式咖啡只有1.75美元,折合人民币10元。”

不可否认,人们一直在用较高的价格购买着低廉的产品,当然国内制作精品咖啡的单店成了炮灰,他们忿忿不平地看着星巴克卖出高价,自己制作出的高品质咖啡哪怕价位相差不多,却换不来消费者的青睐。

一方面咖啡属于舶来品,上世纪90年代进入市场时就定下了高价,人们选择了先入为主。另一方面咖啡界几大巨头品牌进入中国都选择了靠山,比如星巴克在统一旗下,COSTA属北京华联,家族血统为它们拓展国内市场奠定了基础。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兴品牌要想占领市场,抓住消费者心智,一定不是像单店一样靠质量取胜,而是价格和质量的加和——性价比。

Never Coffee选择打破价格底线,一方面大批量购进咖啡生豆原料,另一方面低价吸引客流,高质量低价位尝试突破现状。

多数精品咖啡店面一个月消耗十几公斤,而Never Coffee每月都会售卖几千瓶,仅一个出口,第一天晚上7点开始卖,到第二天早上就能卖出1900套,一套6瓶,9.9元一瓶,十多个小时就能收入十几万元,甚至高出许多精品咖啡店的月收入。

精品咖啡的工业化道路

每个行业都会有价格底线,很多人说他们扰乱了市场,有可能引起不良竞争。有些做精品咖啡的人直接找到他们挑战,讲述自己从吧台做起到烘豆子拿冠军的历史。

通常刘左飞只回一句:对不起,我不懂咖啡。在他看来,往小了说那是那些执著精品咖啡人的营生,但这同样也是他的营生。往大了说,一方面咖啡豆价格早已透明,伦敦和纽约两大期货交易市场,每天都是明码标价。另一方面同样是推进精品咖啡发展,他们是在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来懂得品尝。只有发展,市场才会进步。

Never Coffee从埃塞俄比亚、苏门答腊、巴西、洪都拉斯、中国云南等五个产地采购原材料,每次订购5吨,用集装箱运送,其豆子成本比街边的精品咖啡店便宜三分之一,最好时一个月用掉了960公斤豆子。通过集采效应他们拿到了更低的价格,线上销售降低了沉重的房租负担,并且将自己的利益降到最低。

可紧接着问题来了,精品咖啡讲究“4321”理论,即40%豆子种植和处理,30%烘焙,20%器材,10%的人工技术,大批量线上售卖下,如此复杂的过程他们如何保证精品咖啡的质量?

刘左飞和搭档一同从设备入手,尝试了一把精品咖啡的工业化。通常咖啡分为家用器材和商用两种,很难承载大量的需求,而适合的工业设备却是一块市场空白。刘左飞说:“这不是一个单纯放大设备的过程,而是对温度、压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保持彼此比例。”他们自行研发了设备,以吨为单位,占地200多平方米。虽然外形难看,但却靠可控的形式,保证了每一瓶精品咖啡质量的稳定。

解决有喝咖啡习惯的人群

尽管Never Coffee解决了质量和价格需求,但用户的口味习惯仍然存在局限。

刘左飞从国外回来,看到了国人购买咖啡的现象:“朋友工作单位下面有一问咖啡馆,全国就十几家店,没什么名气,每杯咖啡卖30多元,但他们照样一杯一杯地买。如果周末不算,20天就要花掉600元,占工资的十分之一,这是件很夸张的事情。就是有这样一批人群,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这些有咖啡习惯的用户需求。”

国内确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为之少数,但已经开始依赖咖啡。每天早上不喝咖啡会头疼,下午不喝没办法集中精力。

“我们只能针对习惯性用户。他们很可能在家里起床第一件事情,不刷牙不洗脸,先拿出一瓶咖啡灌进去,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但实体店是解决不了的,互联网咖啡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方便。”

尽管Never coffee也同时开始洽谈实体店面,但面积均不超过15平方米,并且店内不放入任何一把椅子,主要推行外带形式。而实体店面的定位也是简单而精准:离需求消费者更近,满足其他咖啡品类的现场饮用需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