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宜滥饮凉茶

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8年03月07日 13:44

小孩喝凉茶有四不宜

陈辉

广州人喝凉茶已成为一种习惯,许多家长(特别是奶奶或外婆)平日会不时煲些凉茶给孩子喝,以防止“热气”或“感冒”。中医师建议说,小儿喝凉茶有讲究,有热气或在流感季时可适当饮用,但不宜经常喝凉茶,否则会致脾胃受损。

孩子不宜定期喝凉茶

广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徐雯介绍,广东地区的凉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王老吉凉茶、夏桑菊茶、廿四味凉茶、小儿七星茶等。这些凉茶多以金银花、菊花、板蓝根、夏枯草、桑叶、岗梅、淡竹叶、布渣叶、五指柑等组成。

和在医院开的中药汤剂相比,凉茶虽然也是以中药、草药为原料,但以“轻、清、甘”为特点,即药量轻、药性清凉而温和,非大寒大凉之品,不过,小儿经常饮用亦会致脾胃受损。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染上流感,到药店买来凉茶冲剂,让孩子一天喝三次,连续多天。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胃口不好,自行予以一周三次定期饮用七星茶,结果孩子很快就出现呃逆、胃口差、拉肚子甚至遗尿的症状,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

徐雯介绍,孩子乃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尤以脾常不足,因此,凉茶应在特定的情况或环境下饮用,且只适合短期内饮用,不应作为一种常规及长期饮用的茶水。在身体无恙时,长期饮用清凉之品必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出现流涎、泄泻、作闷作呕、呃逆、尿频、夜尿等症状。

给宝宝喝凉茶也有宜忌

一般而言,凉茶应在有“热气”表现,或者在流感季节可饮用。“热气”是指小儿出现烦躁、眼屎、口臭、大便干结、尿黄、舌红等表现。若小儿平素体质较弱,易感冒,有多汗、睡时露睛,胃口差、夜间遗尿等症状的,就不宜经常饮用凉茶。另外,喝凉茶后一旦出现拉肚子、作闷作呕等症状,要立即停止服用。

凉茶应根据宝宝的体质状况进行选择,应遵循“清、轻、淡、甘”的原则,适当加入利湿、消滞之品,剂量应取治疗量的1/3左右。常用的有小儿七星茶、五花茶、竹叶芯水、马蹄水等。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菊花、南豆花、鸡蛋花、竹叶、布渣叶、麦芽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用。

【Tips】

推荐几款宝宝凉茶

?茺竹叶卷心冰糖茶:采取早上打过露水的竹叶卷心一扎,洗净后加水及少许冰糖煎水代茶。适用于烦躁不安、夜睡不宁、尿黄的小儿。

?茺夏枯草猪胰茶:夏枯草5克洗净,加猪胰半条,煎水后加少许食盐代茶。适用于烦躁、食欲不振的小儿。

?茺木棉花陈皮茶:木棉花1朵、陈皮3克,洗净加水煎后代茶。适用于消化不良、大便稀烂的小儿。

吃零食或是在进行心理按摩

文/延嘉

很多女孩子,开心的时候喜欢吃零食,不开心的时候也喜欢吃零食,为什么零食有这么大的魔力?心理学家认为,从性质上讲,吃零食行为与自我抚摸行为的机制是相同的。吃零食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填饱肚子,也在于对紧张情绪的舒缓和内心冲突的消除。

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一方面它能够通过皮肤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而产生一种慰藉,使人通过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而消除内心的孤独;另一方面,当嘴部接触食物并做咀嚼和吞咽运动的时候,可以使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中心转移,在大脑的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个兴奋区,使紧张兴奋情绪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以放松。

含丰富的营养素、糖分和脂肪相对较低的食物是日常理想的零食。如低脂奶酪、含粗纤维的饼干、提子、杏脯、无花果等干果都是很好的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