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另一种形态,造就了两地不同的美食

来源:宁强县远帆羌寨特产 2018年03月15日 16:01

大米洗净,磨成米浆,上笼屉蒸成片状,在广东、福建、汉中等地成了当地传统的美食。

稻谷,据考证7000年前已经存在中国人的食谱上。如此悠久的食用历史,蒸、煮的传统制作方法早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美食的追求,而石磨的发明直接导致了了米浆的产生,米就以水的形态造化出新的美食。

河粉,1860左右源自广东沙河,也称为沙河粉。是广东广东、广西和东南亚一带常见的一种小吃。

据传在清朝末年,位于广州北郊的沙河镇上有家"义和居"小食店,店主是樊阿香夫妻俩。他们善良又勤劳,每天起早贪黑,早上卖白粥油条,中晚卖家常饭菜,生活过得还算安稳。一天早上,店门口出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翁,有气无力地倒在门前的青石上。阿香不禁起了怜悯之心,赶紧叫妻子送一碗热粥给老人吃。老人推说身无分文不能白吃,阿香便道:"本店虽小,但对老人家,这白粥是免费的,您就放心吃吧!"没想到,从此之后老人几乎每天都来店里吃白粥,阿香夫妇没有嫌弃,一直热情款待老人。

不久之后的一天,阿香得病后茶饭不思,卧床不起。这一天中午,老人又出现在店里,当他知道阿香的病情后便说:"阿香哥粒米难进,病自然难愈。他是一个好心人,今天就让我做碗好吃的给他开胃吧!"老人说完,就用白云山的清澈泉水浸泡大米,然后熟练地磨好米浆、烧好开水,再把米浆舀进竹匾上薄薄地摊了一层再蒸。一会儿工夫,米浆变成了粉皮,老人揭皮切条,加上葱盐香油,炒好后送到阿香床前。阿香闻到特殊的香味,顿时食欲大开,几碗下肚后,病情果然好转。他再三向老人道谢,也终于知道了老人的来历。

原来,老人竟然是宫里的御厨,只因性格耿直得罪了慈禧太后,侥幸中逃出京城,从此隐姓埋名,四处躲藏追缉。老人说:"此粉出在沙河,就叫沙河粉吧!我在这里已经停留多时,再不走恐怕就要连累主人家了!"说完就走了。从此,义和居开始售卖沙河粉,并且很快远近闻名,生意兴隆。

汤河粉

热面皮,是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著名的地方特色小吃,汉中以外地区则称之为米皮。

《长安县志》和《留坝县志》记载:始皇帝时期,汉中当地有稻田十万亩,有一年久旱不雨,稻田干枯,打下的稻谷尽是稻秕,碾出的大米质量太差,无法向皇帝纳贡,农民们深恐欺君之罪,非常焦急恐慌。当时有位姓朱的农民,他将打下的新大米碾成很细的粉末,又过筛罗后,再用水调成糊状,然后倾倒在甑子上蒸熟切成条状,名为面皮子,大家尝后个个称奇。他带着面皮子和纳贡的人来到秦镇,将面皮献给秦始皇,皇帝吃了面皮美味可口,倍加赞赏,并令今后汉中地区的贡物只能献大米制成的面皮。后来在他逝世的汉中地区农民家家户户都有蒸面皮的石磨碾子等器具,方便制作这一美食。

无论传说的来源是否可靠,河粉、热面皮已经成为当地人不可或缺的食物,更是随着人的活动扩张到其他地区。现在,随处可见的粤菜餐馆都可以看到河粉;2011年,汉中面皮制作技艺则"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粉的吃法主要以炒粉、汤粉为主。搭配牛肉、虾仁等食物干炒湿炒,或是用牛腩做成一锅汤粉,成为广东地区传统小吃。

干炒牛河

汉中近四川,既有四川人对辣味的专注又有陕西人对面食的执着,面皮主要以辣椒、醋、盐调制食用,味道的变化就在辣椒油的制作和醋的熬制,各地面皮都有不同,各家都有自己的密制配方。

热面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