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食品界 2018年05月14日 17:47

...申报评审,推进教学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教学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等诸多环节 。借全国高校转型发展的契机,结合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发展实情,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从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进行教学改革,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

《食品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切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必须探索出与地方本科高校相适宜的教学方法。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食品微生物学授课团队,借助校企合作大背景,就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师队伍提升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注重联系地方企业实际来安排授课内容

地方本科高校仍按照现行的食品微生物学教材授课,教材内容基础理论比重大远大于实践技能,多偏重基础微生物学,与食品生产与制造直接相关的案例不多,学生普遍反映课程似工科中的文科,概念太多、难于理解,更别提今后能将所学灵活运用了。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学院地处湖南中部娄底市,当地不乏特色食品,如新化水酒、白溪腐乳、永丰辣酱、铁山杨梅、渠江薄片、猪血粑等享誉国内,且盛产玉竹、淮山、龙牙百合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地方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甚枚举,现该学院已与数十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师们借助校企合作,精准对接企业现存实际问题,从中筛选出与食品微生物学原理与应用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授课的典型案例,再分主题网罗出知识模块,编排授课内容。

以新化水酒为例,以糯米发酵酿酒为主线,罗列出参与发酵的主要微生物,再总结出以下几个知识模块:(1)微生物类别:根霉、酵母菌及少数细菌;(2)宏微观形态特征与功能(霉菌、酵母、细菌种属的区分);(3)营养需求及生长特性(通氧量、温湿度、发酵底物、发酵过程管理);(4)代谢途径及其代谢产物(支链淀粉向葡萄糖及乙醇的生物转化;上头因子“高级醇”的代谢机制);(5)微生物杀菌消毒(酒坛等器皿的消毒、成品酒的杀菌及陈酿窖藏)。如此,从企业实例中衍生出食品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点,教学目标更具针对性,一学期下来,学生普遍反映面对相关工作任务时心中更加有谱。目前也正考虑编撰出符合地方性本科院校食品专业教学的配套校企合作教材。

运用思维导图法来优化授课方式

思维导图从一个主题开始,对彼此间有关联的信息进行分层、分类管理,逐步建立一个有序的发散思维图,对思维过程进行导向和记录。教学改革探索期内老师主讲(先):师生思维导图展示(后)比例为1:1。关于思维导图设计,老师先从食品企业中搜集与食品微生物学相关的主题作为思维起点;然后分派给学生,要求每位学生围绕思维起点将本课程的知识要点逐级扩展发散,老师们也提前准备一个自己的思维导图;最后师生共同讨论,相互启发,自主修改、完善。针对两个平行班级,授课团队老师在一班展示思维导图模板,二班则不展示。结果发现,一班学生完成的模式类似;而二班学生的思维导图不拘一格。可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亦更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

对接地方企业提升授课团队综合能力

教师的能力跟教学水平息息相关。基于校企合作的资源,食品微生物学授课团队分批深入食品加工企业挂职锻炼,提升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首先,老师们直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学习实践经验;其次,老师们针对当地企业产品现存问题,如水酒陈酿过程中“酸败”问题;腐乳存放期“胀气”现象等,以校企合作科研小项目形式对其进行技术攻关,并带动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同时老师们又将这些实际案例作为授课内容,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启发学生对实际生产问题进行设想和全局思考。最后,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调研和集中论证后,再积极申报各级教改研究课题,所得经验和成果再度反馈于课程教学。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将企业案例融入课堂,使授课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应用性,易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采用思维导图法教学则有利于啟发师生创新性思维,最终提升教学效果;授课团队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直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也推动了产教融合。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们应不断地勇敢尝试和科学创新,以寻找出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