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对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食品界 2018年06月20日 04:44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pdf

李庆旺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教集团的通知》(闽教职成〔2015〕38号)精神,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作用,整合优化我市职业院校及食品行业、企业资源,深入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因此,由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牵头成立了“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学校利用企业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食品专门人才为主要目的一种模式。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发挥企业在食品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是高职食品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食品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是实现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能更好地实现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例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食品加工生产、技术管理、食品质量管理以及食品分析检测等方面的综合技能,能在食品加工企业从事食品加工生产、工艺设计及工艺技术管理、质量控制、食品质量分析检测与评价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的学生在几年的学习期间,必须通过大量的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涵盖了对学生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等方面的教育。 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环境。

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合作改革。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规格要为企业实际服务,切实做到服务于企业。为此,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有校外实训基地负责人参加的食品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用人单位意见,修改教学计划,制定培养目标;根据毕业生的面向,设置毕业生规格;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修订教学计划,微调人才培养规格。另一方面,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不仅使师生走向企业,在企业的实际岗位中学习技能,还可以使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使教师的科研和科技成果,面向行业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食品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积极沟通,互动双赢。学校和实习企业良好的关系是搞好校外实训的基础。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必须根据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受益的原则,才能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之路。通过调研了解食品企业对工学结合学生的需求情况:一方面食品企业生产季节性较强,在生產旺季需要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可实现学生的顶岗实习; 另一方面因为食品企业的发展需要增加新员工,通过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可以让企业找到合适的新员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改革教学,打好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改革教学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接轨。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进行“工学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弹性灵活。适应企业长效的“校企合作”是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要实现长效的“校企合作”必须校企“合作共赢、互惠互利”,食品企业生产季节性、不同食品品种生产季节不同的特性决定了泉州市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弹性实施教学计划,以适应食品企业的行业特点。

总之,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实训基地要最大程度发挥作用。未来的职教集团将主营教育与服务,办学层次覆盖技工教育、中职教育、高职专科教育,甚至本科、技师、研究生阶段教育,以规模、质量抢占各种类型、层次的职业培训的市场。职业教育集团还可以优势专业为突破口,与企业合作开发市场,打造自身品牌,作为教育与培训业务的支撑与延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