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华州(最全美食合集)

来源:华州文史荟萃 2018年09月02日 11:17

辣子夹馍

刚出笼的热蒸馍,加蒜和新鲜绿辣椒清炒的一道菜,那个味道别提了,美包包...

猪油千层饼

猪油千层饼,是一种能分出很多层次的烤饼。用泉水在大理石板上和面,石板下放弱炭火加温,揉搓,使面平滑分层,薄如白纸。待发酵充分,将面团平铺,放上火腿和肉丁。再逐层加上花椒、葱花、猪油、草果等配料,制成圆饼状。用炉火烤制,表面发黄即可。香脆不腻,保存长久,是节日、待客的佳品。

高塘麻花

高塘麻花是华县的一种特色健康食品,一尺左右长(有大小几种),有普通的和油酥的,每根都多次扭转抻拉折叠而成,色香味诱人,做主食和零食都可。

麻花因其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被历来的文人墨客大加赞誉。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就曾定有一首赞美麻花的诗,《寒具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锅巴夹馍

华县锅巴夹馍,以刚出炉的热烧饼,加上锅巴、黄豆辣酱、洋芋丝等炒菜,味道油香,口感酥脆,营养丰富,风味别致,是华县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赤水扯面

赤水扯面是华县人最爱吃的面食之一,扯面又叫拉面、拽面、抻面、桢条面、香棍面等,据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油泼面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

扯面的形状,有拉拽宽厚如腰带的大宽长面,俗称“biangbiang面”;有细薄似韭叶的二宽面;有细如银针的龙须面;有粗继如筷子的箸头面;有三棱形似宝剑的剑刃面;有拽成短节的“空心面”。

油泼扯面,面长不断,光滑筋韧,酸辣味美,热油浇在面上的那一刻,辣椒的香气交杂着蒜香和小葱的清香,香气四溢,浅尝一口,那就是浓浓的华县味道。

同家空心手工挂面

同家村位于距高塘镇一公里的涧峪河西岸。这里特产的空心手工挂面,因其条细心空、筋道足、韧性强、爽滑可口、不浑汤、久煮不黏而久负盛名、闻名遐迩,堪称华州面食一绝。该村制作空心手工挂面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150多年以前,素有“家家闻杖声,户户挂银丝”之说。

华县花馍

  面花又称“花花馍”,是民间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传统风俗礼馍,它贯穿于岁时节日,人生风俗礼仪中,其造型格外精美,遗存的中华民族传统十分纯正。 面花是华县民间艺术的瑰宝,农村每逢婚丧嫁娶,老人过寿,孩子满月等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使用这种寓意祝福的礼品,面花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的习俗风情一起发生,丰富和发展,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仍然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油擀馍

  擀馍是一种圆形、特性的硷面饼。将硷面揉好,擀成薄饼,烙熟,趁热抹上水、醋、油混合液,一张一张塌起来,用布盖好,放约半小时食用。擀馍卷上菜肴,吃起酥香,老少皆宜。华州人过节、待客多用擀馍。

  馍要做好,有两个字要注意,一个是油,一个是烤。因为它是用油烤出来的。当地厨师说这个馍“歪与好,功夫火上烤。”这个饼的特点是茄香味浓,因为是用面粉和菜籽油、赤水大葱、茴香、盐和在一起做成的。

  和面、揉面,擀馍时则需要把能做一个馍的面团儿擀的很薄很薄,然后抹上一层芝麻油,撒些盐、花椒、葱花儿,折叠起来再擀薄,这样反反复复,最后擀出的馍薄厚均匀,圆润光洁。在大锅表面抹上一层芝麻油,待锅烧热后把擀好的馍放进去,中间还要时不时的翻动。等到五成熟的时候,要注意火苗不能太大,而且还要在大锅表面再均匀地抹上一遍芝麻油。一只手按压在馍的中间,并慢慢旋转,另一只手从馍的边沿向中心挤压,一圈又一圈,看到油馍两面都烙的焦黄时,就会闻到扑鼻的香味阵阵袭来,然后将烙熟的油馍小心地取出,放入盛馍筐儿内。

华州香酥鸡

  华州香酥鸡做法其实也比较简单,主要是腌、蒸和炸,由于做多了怕吃不了。选择北京市场上比较畅销的山东产的“三黄鸡”,它个儿头小,肉质也不错,熟的也快,既省时又快捷。具体做法如下:

  从鸡的背部切开,掏净里面的残余鸡肺、血块和脂肪块,然后冲洗干净,里面放入酱油、香料、盐、糖、葱、姜和黄酒等。用手把鸡按摩一遍,搓匀调料。搓匀后把葱姜香料塞入鸡膛里,上面蒙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腌制8小时。然后取出放入蒸笼蒸30分钟。把鸡蒸熟后取出稍晾,在此期间合好蛋粉糊,把鸡晾到不烫手时倒入蛋粉糊抹匀。抹好蛋粉糊后,下入七成热的油锅中开始炸制,在炸的时候,要不断用手勺舀热油浇在鸡的表面,使之尽快定型。待鸡皮定型后进行两面翻炸,把鸡的外皮炸至焦脆红润便可捞出。然后控净油份。趁热用刀斩件码盘,此菜制作完成。

炸麻叶

  将黑芝麻淘洗干净,晾干。将面团放在盆内,磕入鸡蛋,放入精盐和猪油,和成面团,揉匀揉透,饧发10分钟左右。将面团放在案板上,撒上黑芝麻,擀成长方形薄片,再切成菱形小块,做成麻叶生坯。炒锅内倒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时,放入麻叶生坯,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沥油,即可食用。

华县滋卷

滋卷,滋者,滋味悠长,滋补也,清香爽口,有滋有味是也。滋卷是一种华县当地民间面食。烫面,擀薄,裹以各色菜蔬,呈多层长条形卷。 滋卷也有别名“子卷”、“紫卷”,也有人称之为“纸卷”,在华县当地方言里,子、滋、纸的读音全部相同。而单用其中任何一个字也不足以表达出这款蔬菜卷的特点来。我认为“纸卷”最为贴切,瞧那一卷卷薄如蝉翼、透明洁白的外皮,青绿的菜色夹杂点点红色,隐约可见,称之为“纸卷”也不为过。

华县农家煎饼

华县农村的煎饼不似饭店用电用煤,而是几把麦秆和大铁锅。主人技术娴熟,做好的煎饼上竟然没有一丝一点的烤糊之处!!!门前菜地信手摘来的新鲜蔬菜,再配上自家放养的土鸡,放开肚皮碟它一顿!华县煎饼没有天津煎饼果子那种酱香扑鼻,也缺少粗粮煎饼的豪放大气。华县煎饼柔软细腻,裹上土豆丝炒粉条吃起来软中带脆,别具风味。

赤水醪糟

赤水醪糟重在作醅。江米泡入净水缸内,水量以淹没米为度,夏泡八时,冬泡十二时。米心泡软,水空干,笼蒸半时,以凉水反复冲浇,温度降至三度以下,空水,散置案上拌糯粉,装入缸内,上面拍平,用木棍在中间由上到底戳一个直径约半寸的洞。后,盖草垫,围草圈,三天三夜后醅即成。赤水醪糟用特制小灶,特制铜锅加工。铜锅里添碗清水,放了白糖,三下两下烧开,呼地在锅沿敲碎一颗鸡蛋打入锅中,放适量的醪糟醅,再烧开,漂浮沫,加黄桂,迅速起锅倒入碗中。要问特点?酸甜味醇,可止渴,健胃,活血。

水晶饼

在华县,逢年过节走亲戚华县人都喜欢带几盒水晶饼。时代在变,包装在变,水晶饼的味道和地位在华县人的心里一直未曾改变,香脆松软、香甜可口,每吃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水晶饼选用上等白面粉、砂糖、冰糖、猪油、桂花等原料精制而成,其馅芯透明发亮,犹如水晶。它小巧别致,润香适口,油多而不腻,糖重而渗甜,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和橘饼清香。它外形美观,面色金黄,四周雪白,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素有“金底银帮鼓鼓腔”的美誉,自古以来都是馈赠亲友和招待贵宾的上乘面点。

肉冻

“肉皮冻”,华县人通常形象地称之为“肉冻”、“冻冻肉”,是小孩子们最爱吃的凉拌菜之一,也是家家户户年夜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小菜”。而最难忘的莫过于母亲亲自熬制的冻冻肉了。水晶般晶莹剔透,有鸡蛋清那样绵软、那样细嫩的质感。放进嘴里,清凉滑润,鲜香而不油腻。华县冻冻肉有两种。一种是清冻,就是汤熬好后,把里面的碎肉皮去掉;一种是混冻,就是连汤带皮或者加进酱油、花椒大料等一起凝固。有人喜欢吃混冻,因为里面有“有咬头”的猪肉皮。

芋豆糍粑

芋豆,即洋芋,又叫土豆,华县人称之为芋豆。土豆是石头峪人最主要的农作物。土豆对于秦岭人家来讲,不仅是一种蔬菜,而且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相当于米和面。生活在秦岭里的人,对土豆的吃法有很多种,其中最美味的做法就是把土豆做成糍粑。吃糍粑,是个功夫活。一般以四口之家的劳动力,非得花上三五个小时才能做的出来。大致做法是这样的:用不大不小的土豆,剥了皮,洗干净,放进蒸笼里蒸熟,拿出来晾凉,放进一个圆形的石盘子中,用专用的、碗口大的木质锤子,压扁、凿碎、砸烂,最终砸成像面团一样劲道、柔滑,不带一点小疙瘩。然后用刀切成长条状,浇上酸菜姜水,泼上红油辣椒,加上盐、味精等其他作料便成美味。也可以切成条,放到大锅里,倒上热水,和上青菜、豆角等蔬菜,加把火,烩热了吃。

浆水鱼鱼

浆水鱼鱼是一道著名的华县地方特色传统小吃。浆水鱼鱼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陕西人土话叫“蛤蟆骨斗”,意即小蝌蚪的意思。浆水鱼鱼一般有两种:玉米面和一般淀粉的,可热吃也可放凉吃,味道十分鲜美。夏季特别适宜,可缓解夏季的烦躁酸辣爽口是夏季提升食欲的佳品。浆水鱼鱼冬吃则讲究炒粉,平底锅烧热,淋少许清油,将葱花稍炒后,倒粉鱼炒,加糖色、调料,以瓷碗捂住,一二分钟后,色黄香喷即成。卖主见妇人牵小孩路过,大声吆喝,小孩便受诱不走,妇人多边喂小孩,边斥责小孩嘴馋,却总 要喂小孩两勺,便倒一勺入自己口中。

对华县的广大吃货来说,上面介绍的这些只是华县美食界的凤毛麟角,如果要将华县所有的美食通通介绍一遍估计最少需要三天三夜,下面小编用几幅图片简单粗暴的介绍下华县的美食,如有错误不详细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正:

油膏

砂锅丸子泡

荞面饸饹

炒鱼鱼

凉粉

蜂蜜粽子

油茶麻花

农家野菜馍

牛舌饼+赤水扯面

来源:华县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