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住了这么久,竟不知道老底子美食是这样来的

来源:杭州橙讯 2018年09月09日 13:22

说起杭州,除了游西湖饮龙井,杭帮菜也是不可错过!古往今来的文化交流碰撞使得杭州在饮食上形成了独特的杭帮菜。杭帮菜以肉禽鱼虾居多,轻油、清淡,口味以咸为主,略有甜头。而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更有味道。

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选用清明节前后的龙井茶配以虾仁制作而得名,成菜后,虾仁白嫩、茶叶翠绿,色泽淡雅,味美清口。



相传有一年清明,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曾在龙井附近的一个村姑家避雨,喝了她家的龙井新茶后感觉甚好。雨过天晴,讨得一包茶叶离去。日暮时来到一家小店,点了道清炒虾仁,然后拿出茶叶让店小二泡来喝。不想,掏茶叶包时被店小二无意中瞥见便衣底下的龙袍一角,急忙报告正在炒菜的店主,店主听了一惊,竟把小二刚刚递过来的那包茶叶当成葱花撒进锅里,慌慌张张端了出来。不想乾隆还没吃菜,已闻到那独特的香气,眼前一亮,夹上一筷子入口,呀!甘香弥沦于齿颊,太和之气萦绕两腮,真是无味之至味呀!连连称赞:“好菜!好菜!龙井虾仁!”从此名扬天下。


叫化童鸡

叫化童鸡又称黄泥煨鸡,在煨烤的泥巴中加入绍酒,将鸡包以西湖荷叶烤制,使荷叶的清香和母鸡的鲜香融为一体。是一道蜚声中外的浙江杭州地区名菜。



相传在明末清初时,由于战乱,很多百姓沦为叫化子,忍饥挨饿。 有一个叫花子得到一只老母鸡,十分欣喜。但他缺少锅灶,如何才能将鸡弄熟呢?他想了好久,灵机一动,到山上挖了些黄泥涂于鸡的表面,取来枯树枝叶点起火,将包好的鸡放在火堆中烧焖,待泥烧干,鸡也熟了,用棍子敲去泥壳,鸡毛也随泥脱落,顿时香气四溢。正当叫化子吃得起劲时,明朝大学士钱牧斋散步路过此处,闻到鸡的香味,便差人前往打听。回到家中,他令家厨按叫化子所说的方法制作,并在鸡肚子里加进肉丁、火腿、虾仁及香料等各种调味品,用荷叶包着,涂上黄泥,在火中烘烤,并取名“叫化童鸡”。


东坡肉

东坡肉相传为苏东坡所创制,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宋元祐五年,苏轼时任杭州知州。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些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宋嫂鱼羹

宋嫂鱼羹是将鳜鱼或鲈鱼蒸熟,取肉拨碎,加上火腿丝、香菇、竹笋末、鸡汤等佐料烹制而成。因其形味均似烩蟹羹菜,又称赛蟹羹,鲜嫩滑润,味似蟹羹。



据说菜名中的宋嫂原是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的一位民间女厨师,以擅长制作鱼羹而闻名汴京。北宋改朝换代至南宋时,朝廷迁都临安(今杭州),宋五嫂一家也跟着南迁,并在西湖苏堤下继续卖鱼羹,以维持生计。一日,宋高宗乘船游西湖,船泊苏堤,身旁服侍的老太监听见有人以汴京口音叫卖,认出这人竟是当年在故乡卖鱼羹的宋五嫂。宋高宗油然升起他乡遇故知的情怀,于是召宋五嫂上船晋见,并且命她端上拿手的鱼羹来献;高宗一面享用鱼羹、一面与宋五嫂聊起家乡事,所有的前尘旧事都涌上心头,让这碗美味的鱼羹更添了一份家乡情!高宗于是对鱼羹赞誉有佳,特别赏赐文银百两给宋五嫂,这事一传开,“宋嫂鱼羹”就此扬名全杭州城。


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别名为叔嫂传珍,宋嫂鱼。选用西湖草鱼,烧好后,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鲜嫩酸甜。



说起西湖醋鱼的历史,还要提一提上面那位宋嫂。宋嫂鱼羹扬名于世后经名手整治,便成了西湖醋鱼与宋嫂鱼羹两种名菜,流传至今。

相传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满腹文章,隐居西湖。当地恶棍赵大官人看上宋嫂,施用阴谋手段,害死了宋兄。宋家叔嫂激愤,上官府告状,岂料恶棍勾结官府,叔嫂被一顿棒打,赶出了官府。回家后,宋嫂要宋弟赶快收拾行装外逃,以免遭报复。临行前,嫂嫂烧了一碗鱼,加糖加醋,烧法奇特。嫂嫂说:鱼有酸有甜,千万不要忘记你哥哥是怎么死的,你的生活若甜,不要忘记老百姓受欺凌、你嫂嫂饮恨的辛酸。弟弟很是激动,吃了鱼离去,从此与嫂嫂失去联系。几年后,宋弟取得功名还乡,惩办恶棍。机缘巧合,宋弟在一次宴席中再一次吃到了醋鱼,与宋嫂重逢。宋弟很是高兴,辞去官职,叔嫂重新过起捕鱼为生的渔家生活。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她的味道,在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更有着另一层的独特韵味。你最喜欢哪一道杭帮菜,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注:图文综合来自土地之歌、百度百科词条及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