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大桶油包装上的保质期写着18个月
用了不到一年就闻到了哈喇味;
一袋米保质期写着12个月
开封后还没半年就发酶甚至长虫了
……
明明还在保质期内
为什么提前变质了呢?
食品保质期的理解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中对食品保质期的定义为: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完全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
保质期是厂家向消费者作出的保证,保证在标注时间内产品的质量是最佳的,但并不意味着过了时限,产品就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有些超过保质期不久的食品,如果色、香、味、品质没有改变,仍然可以食用。

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不一定安全
食品保质期与保存条件密不可分,食品一旦开封后,会因为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因素产生一些理化变化,加速食品的变质,其保质期也会相应缩短。
比如巴氏杀菌牛奶,为了保证风味,采用低温灭菌的方法,虽然生产中牛奶90% 的细菌都被灭掉了,但是外界储存条件比如温度的波动,会使剩下的细菌大量繁殖。所以,巴氏杀菌奶必须以0- 4℃冷藏保存。如果冷柜温度不达标,存储于其中的牛奶即使是在保质期内,品质也是很难保证的。
比如红酒,一般最佳饮用时间是5-10年,有的保存较好的可以达到15年。已经开封的红酒,如果能够很好地封盖保证酒精不挥发散失,可以继续保存一段时间;但如果密封不好,酒精慢慢挥发散失使得含量低到10%以下,那么就可能有染菌风险,红酒的品质就会降低,这样的红酒不建议饮用。
所以即使在保质期内,也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常见食品保质期
1.酒、醋、糖、盐
根据《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乙醇(即酒精)含量10%及以上的饮料,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不标注保质期。因为酒精和醋酸,本来就有抑菌效果。调料盐、糖能够增加食物渗透压,让微生物无法生存。所以,即使酒精、醋酸挥发了,盐、糖吸潮结块了,它们的品质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不影响食用。
2.酱油
酱油酿造是无菌操作,其生产过程中,水解反应产生各种氨基酸,并继续代谢出苯丙酮酸、苯乙酸及苯甲酸,使得酿造酱油即使没有任何防腐剂,也可以保存 2 年甚至更久。但酱油一旦开封,最好在3个月内用完。
3.食用油
经过加工的食用油,如果包装完好未开封,通常保质期是18个月。开封后食用油的保质期会缩短,最好3个月内食用完。
4.米、面
常温下,未开封的米面保质期一般为 6-12个月不等。如果在北方,只要储存得当,不放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可以延长到24个月。但米面发酶后,会产生对健康有害的黄曲酶毒素,绝不可食用。

5.蜂蜜
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达60%以上,水分活度很低,微生物生长会受到抑制,在常温下就可以放很久。一旦打开包装后,一定要密封,否则可能变质。
6.蛋类
新鲜蛋类一般在3-5周内都是安全的。但每过1周,蛋的质量就会下降一个等级,因此不宜存放过久。
总之,食品的保质期长短由多种因素决定,在保质期内的食物并不是就是安全的,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除了看保质期外,还要多留心食品的实际状态。

参考资料
1.《食品保质期的误区与真相》,食品与健康,2019
2.《食品开封后提前变质 保质期内为何报不了质?》,人民日报,2019